欢迎来到芜湖市镜湖小学网站
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华夏文明——镜湖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经验小结

一、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价值与意义

经典诵读向来是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从秦汉至清末,从私塾到学堂,熟读精思,口诵心惟一直是语文教育最基本的教与学的方式。近年来,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也都对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予以了焦点式的关注和更高的地位。

应该说经典诵读在今天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和推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中是举足轻重的,是时代的要求和呼唤。很多学者也呼吁:我们现在必须转变目前的轻视传统文化教育观念,强化汉语教育地位,增设国学教育课程,合理设置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和强化教学手段,真正切实掌握中华文化的文化话语权,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才有实力。新的课程改革中也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对于阅读做出了量化要求,其中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可足见,不管是从政策层面、专业层面、实践层面,还是生活、时代需要,校本课程开发需要,都对中华经典文化的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然而,最重要的是经典诵读它本身的人文价值、工具性价值、文化价值、道德价值等对儿童语文素养的培养,人文底蕴的加深,道德修养的提高,以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都非常重要。同时对教师的文化素养也是有促进的。这些品质要求都是素质教育和未来教育发展的诉求。

所以,经典诵读不但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也必将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市区级的教育领导对于经典诵读工作也是十分重视的,因此我们在市区两级的领导和安排下,我校于2013年将以《小学段国学经典读本整理(最终版)》为教材将经典诵读纳入了校本课程。

以经典诵读为主的校本课程开发顾名思义就是把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古典诗词、古典名著等文化积淀中的精华作为课程内容,以诵(吟诵、熟读、背诵)读(朗读、默读、略读、精读)为课程实施和组织的主要方式,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丰厚文化底蕴,启迪品性灵气,全方位地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化涵养为教育教学目标的一种课程实践过程。

二、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三个保障

1、课程设置有保障

对于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的需要,在学校教导处和德育组的安排下,我们在学校课程中,为每个年级每周设置了一节经典诵读课程,每周的周三大课间活动安排为经典诵读时间,同时保证班班开课,以充分保证教学需要,保障经典诵读课的稳定开展,让在校的每个孩子都能读经典,增底蕴。

2、师资安排有保障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能力适应,逐步成长的师资队伍,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课程稳定的实施离不开优秀的老师。于是学校从强化师资入手,将努力建设一支热爱读书、酷爱学习的经典诵读特色师资队伍为学校经典诵读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经校领导的再三考虑,为了扎实开展有效地经典诵读课程,在学校师资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校毅然决定将经典诵读课程安排专人任教。抽调几位拥有着丰富的语文学科教学经验的老师来担任经典诵读课的教学。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将校本课程流于形式,被其他课程所占用,这样才能保障课程有效地实施,让孩子们真正浸润经典,从中受益。

除此之外,学校号召全体教师做与书为伴的教师。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学校还鼓励教师上诵读网站、建教育博客、写读书随笔,公开读书的感悟,留下成长的足迹,加强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经典诵读的开展难在开端,贵在坚持,而坚持下去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打造一支潜心阅读的教师团队,经典文化的河流才会在孩子们的心田上奔腾不息。

3、课程管理有保障

经典课程虽不同于参加期末测试的语文、数学学科,但同样是课程,而且是十分重要的课程。一年来,我们将经典诵读课程与语文、数学学科一样提出管理要求,加强对其计划学科制订、备课、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等流程管理,纳入教学巡查、常规教学检查、期末考核和总结以及档案资料建设范围。特别是对经典诵读这一课程的特殊性,我们对其实施的原则、评价的建议做出了具体规定,让老师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四个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整体推进,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评比鼓励,平时激励,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五个结合:

各班诵读力求做到: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诵读“三要”:

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二)、两个落实

1、课堂诵读学习的落实

儿童天性好动,喜欢嬉戏,单纯的背诵很难让儿童接受,必须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来实施校本课程。我们的课堂上主要运用诵读、赏析、竞赛、表演汇报四种形式。

1)诵读:由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安排诵读内容,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诵读。包括集体诵读,指名诵读、接龙诵读、男女生对读等。

2)赏析:教师选择内容(内容一般为优美的、经典的段篇)组织学生听录音或听范读欣赏其文字的优美,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之美,声音之美,意境之美。

3)竞赛:老师安排某一时间,在班内、班与班之间,或者年级之间开展诵读赛,例如“古诗诵读擂台赛”,“大家来背《三字经》”等等。

4)表演汇报:利用大型节日或班队会的时间将诵读作为一种节目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表演。比如安排“读书会”、“诵读会”等等,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汇报展示自己的背诵、朗读才能。

除此之外,我校教师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制作PPT课件,有的还结合教材找来了相应的动画短片,以此来激趣解疑,课堂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课程评价制度的落实

经典诵读评价的目的,是要通过教育改进学生的心理和外在的行为。如果评价没有教育性,即对学生、教师无所教益,那么评价就没有任何价值。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不断进步,最后积淀为厚实的素养,达到学生高尚人格塑造和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这就起到了评价的效果。

1)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对达到要求的孩子赠送“奖励卡”,形成以奖励为主的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2)每月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 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诵读之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学生对此的积极性很高,而且诵读的水平日益增长。

此外,我们还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多角度、多层面、易操作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多元激励性评价,做到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让学生看到通过诵读古诗文而取得的进步,同时寻找不足,更多地感受到同伴、家长、老师的提醒、鼓励,增强的自信心,提高对经典文化的热情。

(三)、三个结合

1、与班级活动相结合: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中,以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感悟经典。在每学期的学生活动中,我校设计了一系列与“古诗文诵读”有关的活动。有“走近古诗”的探究活动,通过研究古诗词的文学常识、诗人的生平、写作风格、背景、创作故事等,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有“我爱经典”的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有以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班刊以及个人小诗集等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会唱的、会画的、会跳的、会诵的、会写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最“亮”的一面。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与熏陶。在这样的培养训练下,孩子们渐渐成了小诗人,引领着我们一起走进诗的意境。

2、与校园布置相结合:在镜湖小学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由书香形成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陶养:校园走廊、橱窗上的名言警句,教室里悬挂的由学生自己书写的经典诗文等书法作品,浸润着学生的心灵,每天上午十分钟的配乐诵读,陶冶着学生的性情,红领巾广播站的诵读栏目,开拓着学生的视野。诗意盎然的班级,丰盈着学生的生命。

3、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一是与语文学科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良性互动。如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品读诗文;在习作中引用诗词名句等。二是与音美等学科结合,在美术教学中进行诗配画,画配诗的创作实践;音乐教学中配乐吟唱古诗文或舞蹈;体育教学中将古诗文诵读融入武术,跳绳、踢毽子等活动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辅导学生编辑电脑古诗文小报等。我们常常会看到音乐课上孩子们或给经典的古诗配上节奏,即兴来上一段精彩的说唱,或者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舞蹈;美术课上,孩子们常常以诗为内容,争相描绘诗中的意境。三是与写字教育结合,将“书法”与“经典诗文”两件中国文化瑰宝加以整合式地开掘,让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每周的写字课上,师生共同书写诵读的内容,教师把集体诵读的篇目工整地抄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在诵读本上临写。在书写中,学生更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那或娟秀,或刚劲的字迹;或独具个性的低吟着实体现了他们对经典的喜爱。

三、对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编订的建议

1、教材能否每生一本?我校是利用班班通,将电子课本展示在班级中的大屏幕上,让课堂上老师充分利用,还有的班级将电子课本发到班级的qq群中,让学生自行下载,打印。但因为这不是考试科目,加之电子课本的页数太多,因此打印的学生不多。而经典诵读以诵读为主,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有的学生,特别是低年段的部分学生,课堂上还没有读熟,读透,想回家再去练习,但没有读本;还有部分学生积极性很高,愿意课外自主背诵,但也苦于没有读本,非常不方便,所以建议能否给学生配备经典诵读课本,这样更有利于经典诵读课程的长效、持续的开展下去。

2、教材能否添加参考资料的内容?本套教材中所提供的参考资料内容较少,只有课后很少的注释及链接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由于注释较少,老师需不断补充,但学生有没有课本,因此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做得还不够到位。如果注释较多,学生就能对照注释自我学习。特别是高年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果此时让他们练习自己课前先预习,课堂上老师予以点拨指导,课后学生再加强练习,那么,学习的效果将会好许多。

3、教材可否插入适量插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对低年段的学生而言,图文并茂是很吸引孩子的,有的小故事配上相应的插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一举多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