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芜湖市镜湖小学网站
[理论依据]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如何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阵地?我认为应该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以创造性人才的特征为目标,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策略。

  一、质疑讨论,激发创新意识

  “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好奇心强,遇事好问个为什么。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曾说道,提出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讨论是智力的激发,你一言,我一语,促使每人动脑筋思考,往往能迸发出许多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营造质疑讨论的氛围?一是要相信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两岁的孩童总喜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怎么样?那怎么样?天有多高?星星有多少?月亮离我们有多远?等等,并且喜欢追问,“打破沙锅问到底”,弄得父母难以回答。然而这种天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被压抑了,而今就是要把这种“天性”释放出来。二是要激励学生。在质疑讨论中,学生有一个由不敢到敢于提问、敢于发言的过程,有一个不善于到善于提问、善于发言的过程,而教师千万要有热情、有耐心,要像父母教孩子说话、走路一样。三是要启发引导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要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只有当他们在无能为力时,才告诉或者留下悬念,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再去钻研。除此之外,释疑讨论时,还要善于先抓重点问题,深入讨论,对次要问题则少花时间,一带而过,切忌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以致放开了收不拢,导致学生如在云雾中,不得要领,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人类经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遗产。我们的学生如果只是简单地吸取这些文化遗产,是永远也学不完的。他们应该创造性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造。教学中应该以各种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像科学家创造知识一样去经历、体验一下发现的过程。从而学到发现、发明的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什么是“思维过程”?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结合学科教学表现为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性质规律的发现过程,对文章作者思路的挖掘过程。学生只有“身入其中”,才能领略其妙,才能学会创造。怎样展示思维过程?方法很多,因学科而异,但有几点是共同的:

  其一,创设情景,作为铺垫。如,一位自然课教师教学“斜面”时,首先放了一段录像??工人叔叔用一块斜放的木板将油桶推上汽车。师问:工人叔叔为什么这样做?生答:省力。教师接着讲:这块木板叫“斜面”,利用斜面推重物,真的能省力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斜面”……

  其二,引导探究,步步深入。教师要把“思维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阶梯,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拾级而登。如上例,教师介绍了实验桌上的三块方块、-块玻璃板、钩码和弹簧测力计后,要求学生自己搭成不同的斜面,观察沿斜面拉钩码上升时的力,并在弹簧测力计的表上做记载,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记录,得出“斜面越平滑越省力”的结论。

  其三,拓展迁移,学会应用。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斜面还有哪些应用。

  三、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创造

  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曾说过,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给了方法就是交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交给了捕获猎物的猎枪,学生就可以用它去捕获猎物,索取知识的金山。

  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有通用的学习方法,也有各学科单独的学习方法。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经当学校的校长,同时当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课,还要经常应邀外出讲学,然而他的语文课教学质量很好。他的诀窍之一就是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学会了学习。我们在教学习方法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予以适时渗透、相机点拨、构成序列,并经常应用,使学生心领神会,尝到甜头。

  四、进行思维训练,激活创新头脑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因素,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可以激活创新头脑,想出新点子、新构想、新途径。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互补,是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交融。其中,能够提出新点子、产生新构想的是发散思维、创造想像、直觉思维、灵感与顿悟。

  发散思维就是多角度、多方面思维。例如,大发明家爱迪生研制灯泡时选取1600多种材料进行实验,攻克了“灯丝”这一难关。发散思维在教学中到处可见,像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条件不变变换问题、问题不变变换条件、结构不变变换内容,以及“一题多解”等等,都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创造想像是思维新颖性的源泉。郭沫若曾说过:“科学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是无穷的。”创造想像在教学中应用广泛,如数学教学中用割补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概念、性质间的联想;语文教学中环境、人物、情节的想像等等。

  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的逻辑分析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顿悟的思维过程。直觉思维往往是创造发明的先导。物理学家福克曾说,“伟大的发明都是由猜测得来的,换句话说,大都是凭创造性的直觉得来的”。在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按照“铺垫??猜想??论证”的方法教学,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第一,备课时深入挖掘可以进行创造思维训练的内容或因素,找准训练点。第二,通过发散性提问、延迟性评价、集体讨论、结果预测、闭目想像、观察联想等多种方法进行思维训练。第三,要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机进行。第四,可以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有序地进行训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