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芜湖市镜湖小学网站
你知道吗?6-19岁关键期学生心理及行为特点 | 头条

又到开学季,每一位校长和老师都将从“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抽身而出,跨入校门,去面对一群千姿百态的学生和他们背后万千思虑的家长。事实上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同为“教育人”这个角色,在这个时代都有一个共同的必修课是缺失的,即我们需要完整地了解孩子们行为背后的脑科学原理。


今天的斌斌有理,我们一起来谈谈6-19岁关键期孩子的心理及行为特点,思考我们如何更专业地回应那些平常而重要的成长问题,并且改善我们习以为常的家庭教育、课堂管理和课程设计。



你是否常常面对这样的孩子感到困惑不解?在某个阶段他们依恋父母,相信并乐意遵从老师;而到了另一个阶段,他们又试图摆脱大人的影响,并热衷于挑战大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在某个阶段,他们只能接受胜利,甚至不惜“改变规则”,而另一个阶段,他们却越来越能够接受失败和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在某个阶段,他们反感被命令做事,我行我素,而另一个阶段他们却努力权衡各种反叛和常规,考虑问题也开始变得周到……


近几年,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对儿童大脑的生长发育做了大量研究。基于这些研究,美国纽约州公布了一项《儿童发展指南》,揭示了儿童大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阐明了每一个年龄段大脑发育的基本任务,以及教养策略。


比如,6到7岁,儿童大脑的发育任务是学会分辨现实和幻想,逐渐适应个人性别认同,并学习自发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7到9岁,大脑的发育任务是获得更强的体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获得成就感,同时增强学习、应用技能、参加竞赛、处理同辈关系的能力;而9-12岁,大脑发育重心偏向于处理同辈关系,参与竞争,发展和调试个人价值观、信念等任务;


到了12-19岁,儿童的大脑将在价值观整合的基础上,建立个人认同感、发展自我与社会、他人、异性、未来、个人职业、思想和宇宙的关系。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指南”根据年龄组排列,指出了每个年龄组典型发育的普遍行为,同时这些行为被进一步分为5个独立的领域,包括:身体、情感、社会、精神和道德,每方面,“指南”都给出了相应的教养建议,及一些情况下典型问题行为的解决办法,并将解决方法细化到了每一年具体的教养过程中,让我们可以多方面理解孩子的情绪、行为背后的原因。



例如,在刚进入学校的6-7岁阶段,如果孩子们精力充沛、充满能量、似乎不知疲倦,顿足、扭摆、不能静坐等,老师和家长应提供各种各样的肢体活动机会。


如果孩子表现出固执、消极,有很多要求,不采纳意见,并且反应缓慢,或展示出爱发脾气甚至暴力倾向的一面,老师和家长可以设立合理的规则,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同时帮助他们在规则的范围内行事;


如果孩子表现出结巴,特别是在紧张的情况下,成年人需要了解,语言问题总是暂时的,会随着自身发育而消失,不用刻意关注这一事件;


如果孩子任何东西都想要,并很难做出选择,成年人可以尝试给予儿童做选择的机会,并将决定的选项控制在2-3个以内;


如果孩子会因为自身的错误而责备他人,成年人可以教会他们如何关注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使孩子确信,每个人都会犯错。


而到了12-15岁的青春期,脑灰质消失——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在这个阶段越是参与某种活动,他们成年之后也越会继续这样的活动,比如运动、跳舞、表演、喝酒等。同时,大脑理解非言语交流信息和表情的方式也发生改变——这就是为什么青少年可能会责怪父母对他们发脾气,而事实上没有。


因此,如果孩子经常生气,或对权威人物直接进行言语攻击,成年人应尽可能理解这一阶段的此类行为;如果孩子开始疏远父母,也不要感觉受伤,或给他们贴上某类标签,记住你说的话对他们来说仍然很重要,只是反馈的情况与过去不同了而已;如果孩子经常认为父母、老师管得太严,从而反叛,成年人可以设置清晰、坚定而又灵活的规则……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