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潘赵娟 审核: 阅读:76次 时间:2025-06-24 【
打印】
当悠扬的旋律遇上AI智能编曲,当传统美术教育碰撞上画家AI智能体,镜湖小学音美组青年教师的课堂上,正掀起一次“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融合!6月20日上午,音美组开展了教学环节运用AI人工智能的分享活动。

潘赵娟老师分享的课堂上,通过AI制作邀请函绘本和数字人的形象美景推荐官阿来,带领学生一起走进美丽的云南,课堂上学生们以阿来的邀请函《一滴水经过云南》为脚本,共同参与完成创意短片《一滴水》的奇幻森林狂想曲之旅。整节课潘老师的角色转变为“音乐体验设计师”,通过技术手段让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创作与表演的乐趣。

汪慧老师在教授歌曲《这是什么》时,巧妙运用AI技术,创造出一个会说话的闹钟形象。这个虚拟闹钟声音俏皮,并结合歌词让同学猜猜自己是谁,成功激发了大家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让课堂充满了欢乐与期待。

刘蕾老师讲解了如何运用AI制作一个面具人来讲授关于面具的知识,让动画中的角色带着面具来讲授关于面具的知识与文化,可爱的卡通形象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通过有趣的场景化开场,用学生们熟知的人物快速构建画面感引发共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堃老师运用豆包软件,用学生人物形象生成学生小画家智能体形象。通过让学生和创建的小画家智能体对话,探讨美术课堂要求的画作,共同商量出所需画面要求。课堂上运用豆包软件的文字生成图片功能,将画面要求的文字版复制输入进去,让豆包帮忙生成绘画效果图,并跟学生探讨,AI画出来的效果是不是内心所想,和自己画出来的画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最后得出结论,在日常绘画活动中,要善于利用AI软件,但不能完全依赖照抄,否则会缺失美术实践能力和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也得不到锻炼。

邹苹老师先用豆包做出了文案,再用即梦AI软件生成符合《郊游》这首儿歌的图片,并转化为视频,最后用剪映导入音频,合成视频。这首由AI参与创作的儿童歌曲视频《郊游》,以轻快的旋律和充满童趣的画面,成功地捕捉了孩子们对自然探索的纯真向往。视频中,AI生成的明快节奏与清新编曲,巧妙融合鸟鸣、风声等环境音效,营造出春日野外的活泼氛围,瞬间唤醒学生对郊游场景的鲜活想象。

王雅洁老师在《理发师》音乐创编课中,采用了“机灵树AI美育平台”的智能编曲功能,构建了感知、体验、创造的深度学习路径。通过创设理发店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声音联觉训练。其中101班的童沐妍同学,巧妙运用铃鼓的短促敲击声模拟剪刀开合声,沙锤的连续摇奏再现发丝飘落声,其声效设计不仅精准匹配两拍子的节奏韵律,更通过音色叠加形成立体声场。整堂课的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又体现了教育数字化。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技术赋能教学的实践,更是一场关于美育未来的探索。镜湖小学音美组的青年教师们以创新为笔、以科技为墨,在智慧教育的画卷上描绘出无限可能。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艺术+AI”的融合之路,让技术成为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催化剂,让课堂成为想象力驰骋的沃土。在教育的星辰大海中,艺术与科技的双翼必将托起孩子们的梦想,让美育之花在数字时代绽放更绚丽的色彩!